泰国“废旧家电” HomePro 与 SCGC 的绿色试验场
从废旧家电到“绿色新机”
在可持续发展呼声愈加高涨的今天,传统零售商如何在环保浪潮中找到切实路径?HomePro 与 SCG 化学(SCGC)合作的 “Closed-Loop Circular Appliances”(闭环循环家电)项目,给出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。该项目在启动一年后已有超过 20 万台旧家电以以旧换新方式回收 的记录,展示了零售端推动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可行性。
循环路径:
该合作的核心在于 旧机回收 → 塑料再制 → 新品制造 的闭环链条。消费者将废旧电器以 “Trade-in” 方式交回,HomePro 负责回收与分拣,SCGC 则用其绿色聚合物技术将可回收塑料重新制成高品质 PCR(Post-Consumer Recycled)树脂。新树脂再被用于制造新的电器部件,形成“废物 → 原料 → 产品”的循环。
值得注意的是,该项目严格遵守全球回收标准(如 GRS)以保证再生材料品质和安全性。
亮点与意涵:为什么这个项目值得注意?
零售商角色的进化:传统零售商多数是“卖方身份”——卖产品、管渠道。而 HomePro 将自己置于 “回收 + 再生 + 销售”的循环枢纽角色,使其在产业链中获得“资源入口”的话语权。
环保诉求转化为差异化卖点: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,品牌若能提供“循环 / 绿色 / 可持续”产品,便具备情感认同与溢价空间。HomePro 与 SCGC 合作中反复提及目标:到 2030 年,让循环家电占其总销量的 20%。
产业链整合与成本控制压力并存:将回收、再制造与品牌合作方整合在一起虽具协同潜力,但从废料收集、分拣、清洗、塑料再加工到新产品制造,每一步都存在技术、物流成本与质量管理挑战。如果无法控制成本或确保材料稳定性,循环设计的初衷可能被利润压缩淹没。
公众信任与长期机制的考验:消费者交出旧设备,期待被妥善“处理”;新产品贴着“循环”标签,期待性能与寿命不逊于标准机型。若出现回收管理不透明、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营销夸大宣传的问题,项目的公信力将受到严重冲击。
如何让循环家电真正走得长远?
标准化与认证机制:若能在国内或区域建立统一回收、再生、性能认证标准,会让类似项目更易复制,也更易被消费者信任。
持续的品牌教育与沟通:此类项目不能只是“促销噱头”,需要持续宣传技术流程、环保意义、消费者权利等,让用户明白参与路径与回报。
跨品牌合作与共享平台化:单个零售商或单一品牌推动循环家电,其规模有限。若能够联合多个品牌、以共享回收网络和材料平台为基础,将更具产业驱动力。
政策支持与补贴激励:政府对电子废弃物管理、再生材料利用、绿色制造给予税收减免、补贴或法规优惠,将是推动业界广泛参与的重要助力。
闭环只是起点,绿色才是更远蓝图
HomePro 与 SCGC 的“闭环家电”尝试是一个勇敢的起点。它表明:零售商若能跳出“卖货逻辑”,参与产品生命周期闭环,就有可能重塑品牌定位与产业话语权。
但要真正变革传统家电产业格局,闭环机制必须落地、信用须建立、成本须稳定、用户信任须巩固。未来不仅需要更多项目的尝试,更需要制度设计、标准建立与跨界协同。唯有如此,绿色家电、循环经济才不只是标签,而能成为产业新常态。
(参考资料:scgnewschannel;图文无关。图片来源:pixabay)